上传时间:2018-03-30 21:11:58 |
没想到,品种“井喷”的话题都弄到了两会上。并且,话里话外让我感觉,将“井喷”看成是好事的所占
比重不大,但还好,也没有人敢直接将“井喷”说成很坏。两会上,有委员说:“新的种子法增多了品种
审定的渠道,愿景非常好。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令人担忧,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017年业内人士把品种审定形容为‘井喷’,一夜之间突然冒出了非常多的品种,但标准没有严格。因此
,建议政府监管部门加大对品种审定力度,特别是对不同渠道来的品种的数据真实性进行核实。”另外,
还有“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新品种审定的差异要求较小。
品种“井喷”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们到底该咋样正确认识品种‘井喷’呢?
这些问题不是只牵扯到了两会代表,它与我国种业走向和发展相关,与农业和育种人等相关,能够对
“井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它就将是促进相关事业发展的动力、是“正能量”;相反会很糟、会对我们相
关事儿有干扰。面对这些问题,在去年的两会后,张世煌先生就有过关于品种“井喷”的论说,题目就是:
正确认识品种“井喷”。
张世煌先生在论说中有这样的话:种业发展需要一次“井喷”,才能释放创新积极性。尽管
最先喷出的有泥沙,但实实在在地解放了种业的科技生产力。不管什么人,最终挡不住来
自企业、基层和民间的创新势头。这是改革,是社会进步。张世煌先生还说:品种管理方
式改革,虽然只前进一小步,却是创新的一大步,极大地激发了基层的创新积极性。被压
抑了几十年的创新积极性喷薄而出,一开始带出泥沙是必然现象。“井喷”将检验企业的真
实创新能力,一部分潜在的创新型企业获得生存机会,使企业看到希望。这为种业的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与产品创新铺就了道路。我们要支持这项改革与创新。如果有缺点和不足,
可献计献策,助其改之,但不要全盘否定。
我就张世煌先生面对品种“井喷”给企业的建议或支招儿说一点我的符合看法。在上世纪九十 年代,庄巧生院士对品种审定标准和认识审定后的品种问题就有过明确的说法:品种通过了 审定,不证明就是一个适合推广的品种,只是说明这个品种完成了“审定过程”,至于这个品 种是否适合推广或能否成为在生产上站得住脚的品种,还要看品种在生产上表现如何。所以 我认为,审定标准不一定要过于严格,要让更多的品种去生产中接受检验,这样才有可能让 更好、更适合推广的品种被鉴定出来。 庄巧生院士对品种审定标准和认识审定后品种问题的意思,我认为恰恰与张世煌先生面对 品种“井喷”给企业的建议或支招儿相一致了。 做为育种人来说,每一个品种都是被看好的品种、都是产量高的品种,都是有亮点的品种, 都是通过区域试验严格把关后的品种……可最终又怎能样呢?最终还是得生产说了算、 权利在生产手里!相对来说,我们向生产上投放的品种数量越多,检测出适合生产种植 品种的数量相对也会多,特别是还要满足当下供给侧结构调整时,更应该是这样!所以, 张世煌先生对企业的建议或支招儿我认可,就是:继续做大规模品种筛选试验和生产中 的检验与试验……企业手中持有的品种很多,市场选择机会多……一定要长期坚持严格筛选, 不可迁就有毛病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