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您的位置:首页 > 科学技术 > 病虫害防治
玉米粗缩病研究及防治
上传时间:2016-04-26 02:17:29  
分享到: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粗缩病发生比较普遍,重病田病株率高达30%,是制约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1、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危害。
感染MRDV的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1993年以来,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具有明显上升之势,给玉米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特别是玉米自交系制种损失更大。1996年大发生时,一般病田病株率达40%,平均减产30%左右,严重的造成绝产。如何控制玉米病毒尤其是玉米粗缩病(MRDV)的危害已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因此,笔者。研究发现:病株样本中有85.16%的玉米植株基本绝产,株高仅为健柱的1/2,无雌穗或雌穗无粒,雄穗是正常的50%,雄穗大部分败育,98.44%的植株千粒重损失率达50%以上,秃顶、单面穗。
 
2、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方法
在玉米粗缩病的防治上,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
(1)加强监测和预报 在病害常发地区有重点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田间杂草和玉米的粗缩病病株率和严重度,同时调查灰飞虱发生密度和带毒率。在秋末和晚春及玉米播种前,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和带毒率、小麦和杂草的病株率,结合玉米种植模式,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指导防治。
(2)选用抗病品种,尽管目前玉米生产中应用的主栽品种中缺少抗病性强的良种,但品种间感病程度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3)调整播期 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在病害重发地区,应调整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春播玉米应提前到4月中旬以前覆膜播种,在发病高峰时,抗病能力已大大加强;夏播玉米则应集中在6月上旬为宜。
(4)清除杂草 路边、田间杂草不仅是来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生体。清除杂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5)加强田间管理 结合定苗,拔除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粗缩病侵染源。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6)化学防治 一是药剂拌种,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粗缩病的传播。二是喷药杀虫,玉米播种前后及苗期,对玉米田及附近杂草喷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喷洒苗心,防治灰飞虱,对于减轻粗缩病的危害具有一定作用,可达到治虫防病的效果。
返回列表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