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您的位置:首页 > 科学技术 > 病虫害防治
玉米空秆和秃尖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上传时间:2016-04-26 02:13:57  
分享到:

玉米空秆是指玉米无穗或有穗无籽的现象,秃尖是指果穗上部不结实。空秆和秃尖在玉米生产中较为常见,特别是灾害年份尤为严重,甚至成为减产的主要因素。


一、造成玉米空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密植:过度密植对于一些稀植大穗型品种极为不利,密度过大使中间的玉米植株不能充分接受阳光照射,造成雌穗营养不良形成空秆。
2、拔节期阴雨低温寡照:夏玉米出苗后的25—30天开始进入拔节期,此时正值雌穗分化时期,若遇阴雨寡照,玉米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生成的营养物质不足,不能满足雌穗分化的需要,从而造成雌穗不分化或分化不良形成空秆。
3、抽雄前遇高温干旱: 造成雄穗、雌穗花期不协调,雄穗开花散粉提前,雌穗吐丝过分滞后,导致花期不遇形成空秆。
4、授粉期连日阴雨: 造成雄花不能较好地散粉,即使花粉落到雌穗花丝上也因过度吸水膨涨而破裂或被雨水冲掉不能正常的授粉而形成空秆。
5、种子纯度、净度差,种子大小不一,出苗不均,田间整齐度差,大苗欺小苗,空秆增加。


二、玉米秃尖原因与空秆原因类似
1、密度过大造成营养不良。
2、雌穗分化后期出现干旱或者阴雨低温寡照等不利因素造成顶部小花分化不好或退化而不育。
3、抽雄前遇高温干旱造成雌雄花期不遇而导致顶部花丝不能授粉。
4、授粉后期阴雨造成顶部花丝无法授粉而秃尖。


三、预防措施
1、根据当地的气候及水肥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2、根据不同的品种特点确定适宜的密度。
3、适时早播可以满足玉米对光照的需求,也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协调玉米生长,还可避免后期阴凉天气造成病害。
4、抽雄前加强肥水管理,避免“卡脖旱”。玉米抽雄前15天对水分敏感,此时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应立即浇水,以促进果穗发育,缩短雌雄花的间隔,利于正常授粉授精,降低空秆和秃尖。
5、生产上采用的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顶端优势,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调整养分的合理分配,降低空秆率。当雄穗露尖时,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拔出,切忌带掉功能叶。去雄后,全田只剩一半雄穗。授粉结束后将剩余一半雄穗再去掉,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千粒重。
6、人工辅助授粉可弥补因天气等原因造成的授粉不良,有效地防止秃尖和空秆的发生。
7、制种单位提供纯度高净度好的种子。
 

返回列表
line